长大新闻

我校成功主办“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1-09-13 作者:谭文鑫 责任编辑:宣传部 浏览次数: 来源:马栏山新媒体学院

 

9月10日,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与我校共同主办,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审美与向善:戏剧与影视学名师大讲堂”系列讲座第四季第三讲“明星制度与饭圈文化”精彩开讲。B站、快手等多家新媒体平台线上同步直播。讲座以线上方式进行。

本次讲座,由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亚洲与华语电影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燕教授主持。正式开始前,教育部高校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艺术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周星教授,我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曾广胜教授致辞。周星教授感谢开云官方网站的大力支持,并期待在本次讲座中倾听到各位专家的精彩观点。曾广胜教授详细介绍了学校、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的相关情况及戏剧与影视学建设情况。

讲座共有七位专家开讲。中国艺术研究院团委副书记、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孙佳山副研究员结合具体案例,对近年来明星制度的演变进行了详细解读。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主任赵丽瑾教授从明星养成、粉丝文化、“速成”流量等维度,结合当前热点,运用大量数据,全方位解读“饭圈”乱象成因,并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黄钟军教授以贾玲、金婧、李雪琴、辣目洋子4位女明星为例,对明星在综艺生产中扮演的不同角色进行了深入分析。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刘涛教授以话语系统、接合主义为切入点,旁征博引、深入浅出,带领大家开启“亚文化”范式反思“旅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影视艺术系王艳云副教授以《创造营2021》为样本,阐释了偶像养成类网综投票机制背后的媒介仪式和情感逻辑,引发了大家的深度思考。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数字媒体系陈亦水博士将粉丝现象、数字资本主义文化纳入社会大框架,探究大数据时代下社会话语的“双相障碍”。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尹一伊博士以时间轴为主线,通过对比不同领域、行业的社群边界与粉丝行为,梳理了国内粉丝文化的实践演变与技术关联。

多位专家对讲座进行了精彩点评。戏剧与影视学国家教指委委员、辽宁大学马可·穆勒电影艺术研究院院长、辽宁大学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庚钟银教授指出,学者们的观点各具特色、思路新颖,为今后研究打开了新思路,也引起了大家的深思。我校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院长黄柏青教授从育人和为学的角度肯定了讲座的意义。他认为,近年来饭圈文化乱象造成了价值观偏离正常轨道,审美观畸形发展,已经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亟待学术界廓清迷雾,拨乱反正。七位专家从不同视角对“明星制度和饭圈文化”的探讨,既有宏观的把握,又有微观的解读,既有纵向的历史维度,又有横向的现实维度,既有对具体饭圈现象的技术分析,又有关于饭圈文化这一新现象的阐释方法论的思考。学术新锐和大咖的思想碰撞,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进一步拓展了我们的研究视野,对我们的理论教学和实务操作都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最后,周星教授发表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各位学者从客观的社会现象出发,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这些成果极具现实价值。同时,他还鼓励大家走出书斋,投入社会实践,在调查中得出更加客观公正的结论,为国家发声,为人民呐喊,回应国家网信办的清朗行动计划。

参加本次讲座的有我校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影视艺术与文化传播学院)全体师生,设计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外语学院、经管学院、法学院等其它学院的部分师生。 B站、快手直播平台上一万余名观众一并听取了讲座。本次学术讲座让大家对明星与饭圈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也对我校影视艺术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会后,专家们与听众共同在线合照留念。

(学者们线上合影)

 

 

编辑:李冬冬

审核:徐长梅